弘益生活 Hongyi Life

知识人的“群”

发布时间:2024-07-16 15:38:08 | 来源:【《义乌商报》 游宇明】
分享至:0

本文转自《义乌商报》,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知识人是需要“独”的。所谓“独”,就是个体性工作。一个人天天灯红酒绿,日日游山玩水,很难做成什么学问。真正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无一不具有独自冲锋陷阵的能力,也无一不可以长期经受无人问津的寂寞与乏人理解的孤独。

不过,任何事都忌讳走极端。在特定的时候,知识人的“群”也可以产生惊人能量。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人写的文章里常提到一个地名:来今雨轩。最初的时候,它其实就是北平中央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一家普通的茶社和饭庄,只是因当时的知名文人喜欢在此聚集,才有了盛名。这家店,鲁迅去过,杨振声、萧乾等等也去过,沈从文更是常客。1933年8月,沈从文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隔那么一两个月就约朋友们聚会一次。沈从文对这种聚会是高度重视的,每次都要写简短的通知信,且无例外地由他付钱做东。大家前前后后来,随随便便坐,然后形成以沈从文为中心的聊天圈子。聊天没有一定的议题,有时谈时局,有时论人生,有时说文学与写作。

同一时段,北平还有一个同样著名的公共活动空间,那就是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太太的客厅”之名来自同时代一著名的女作家,略含嘲讽之意,却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太太的客厅有效地关联着一批知识人。与沈从文的聚会侧重创作圈不同,兼有文学家和建筑学家双重身份的林徽因之“太太的客厅”则什么知识人都有,甚至连当时还在大学读书的萧乾、卞之琳也赶去参加,徐志摩、金岳霖、钱端升、张奚若、陈岱孙、周培源更是经常出入其中。他们有的写诗,有的研究逻辑,有的钻研政治、经济、物理学。林徽因非常喜欢这种生活,以至对家务事生出了厌倦。她在写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好友费慰梅的信中说:“每当我做些家务活儿时,我总觉得太可惜了,觉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但更有意思、更为重要的人们”“所以,我一向搞不好家务,因为我的心总一半在旁处,并且一路上在诅咒我干着的活儿”。

人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我们面对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一个“群”。只是有的“群”天生就存在,比如血亲群;有的“群”后天才集聚,比如同学群、同事群、朋友群、兴趣同人群。“群”的第一个功能是确认彼此的眼神,让大家产生同类感、共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烟火,哪怕从事同一种工作,也不会经历一模一样的生活。彼此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交换各种信息、做事技巧的过程。知识人又各具专长,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信息、技巧更具含金量。20世纪30年代北平这两个著名的文人圈,对开阔文人的视野非常有帮助。“京派文学”之产生,便与文人们的聚会有一定关联。

从某种意义说,高质量的“群”,其实是一个社会托举我们的手臂与肩膀。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爱牛云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