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行 Health Trip

受伤后记性差 提防硬膜血肿

发布时间:2018-10-13 09:21:08 | 来源:《家庭保健报》
分享至:0

82岁的余先生身体硬朗,可最近不知怎么了,说话颠三倒四,记忆力也明显减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其颅骨内有月牙形阴影,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老伴回忆起几个月前,余先生起床时头撞了下床板,当时他晃了晃头感觉没什么事,没想到竟留下了隐患。

生活中,像余先生这样的高龄老人,磕磕碰碰总难免。然而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骤然上升。而这种多发的疾病,可能就是因为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引起的。

为什么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一般都会有脑萎缩,而脑萎缩后,相对来说头颅骨萎缩不明显,颅内空腔增大,当脑外伤时,即使头颅遇到很轻微的受伤或晃动引起的惯性作用,都易引起脑与头颅产生相对运动,造成缓慢出血。

另一个原因就是老年人血管硬化,弹性减弱,轻微的晃动也可能造成撕裂引起出血。所以,老年人脑外伤后,一定要考虑有没有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性。

一般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老年病人最初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精神症状或大小便失禁,易与老年痴呆混淆。还有些老年人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起病,常被误诊为脑中风,特别是老年人中有许多合并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的情况。

因此,当老年人出现肢体软无力、感觉障碍、思维混乱、语言障碍、智力下降、小便失禁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老年人在受伤后3个星期以上(有些甚至半年以上)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智力下降等,均要考虑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特别是常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没有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有没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