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益生活 Hongyi Life

“九九重阳”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8-10-19 14:53:53 | 来源:《北京晚报》10月11日
分享至:0

“九月初九”在民俗中被称为重阳节,“九”和“阳”等同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追溯到《周易》。在《周易》中,数字“九”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也正是在《周易》中,“九”作为“阳”的属性被确定了下来。《周易》里面把阳爻称为“九”,把阴爻称为“六”。如我们熟悉的乾卦,是由六个阳爻组成,爻“九五,飞龙在天”,其中“九五”指的就是乾卦从下到上第五个阳爻。

九月初九,也就是重九,“九”与“阳”对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九月初九会被称为重阳节了。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以看出,人们已将“九”阳的寓意与“九”长久的象征结合起来了。在曹丕的时代,九月初九这一天,已经形成了享宴高会的风俗。关于重阳节,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做法是“插茱萸”,这一习俗大约西汉时期就有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习俗在不断变化,比如唐代重阳节依旧盛行插茱萸;唐以后则流行起佩戴菊花;宋元以后,菊花大有超过茱萸的势头。不过,在古代,重阳日以阳驱邪、祈求寿命长久的愿望则变化不大。

    其实,“重阳”这个词先秦时期就有,但“重阳”专指重阳节大概要到汉代以后。诗词中最早提到重阳节的,可能是《艺文类聚·岁时中》收录的“献寿重阳节,回鸾上苑中”。此外,人们熟悉的重阳节名句还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等。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