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行 Health Trip

40岁后,每十年一个防病重点

发布时间:2019-05-21 17:15:52 | 来源:(摘自《生命时报》)
分享至:0

40岁,适当运动护关节

人们每天的活动都离不开关节及软骨的使用,几十年下来,关节及软骨难免会磨损退变和损伤。尤其是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在40岁过后,骨关节会迎来一个快速衰老期。关节软骨没有血管供应养分,也没有再生能力,其磨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要在磨损前积极防护:

1.控制体重。体重越大,在站立时关节所承受的力就越大,步行时关节磨损也更大。

2.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预防关节疾病的发生。游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建议每周2〜3次,每次不超过1小时。

3.加强关节肌肉力量。关节骨骼运动需肌肉带动,增加肌力可以保护关节。可以蹲马步、打太极拳等。

50岁,眼睛衰老要重视

很多人在45〜50岁都会出现视力变化,如近距离阅读有困难、眼睛干涩、爱流泪。种种迹象表明眼睛已经开始衰老了。若不注意眼部保健,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眼病也会接踵而至。此时,需要:

1.保持良好心态。不良情绪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加重病情或诱发眼病,例如情绪波动是急性青光眼主要诱因。

2.生活健康。用眼时间最好不超过一个小时,青光眼患者不超过40分钟;不吸烟,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痉挛,造成视网膜视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及时验光和更换老花镜,减轻视疲劳。

3.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绿叶蔬菜,少吃高脂肪食物;注意维生素C、E和胡萝卜素的摄入和补充等。

4.眼睛也要防晒。在烈日下尽量佩戴太阳镜、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5.定期进行眼部检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常规眼科检查,65岁以上半年一次。

60岁,管控护心

60岁以上的人群,每增加10岁,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就增加1倍左右。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动脉硬化、中风是60多岁人群最大的疾病负担。所以,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高油、高盐、高热量的食物是心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日常饮食中可多鱼多菜,少面少汤;高血压和冠心病者尽量少喝面条汤等。

2.定期体检。腹部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血脂高及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病者,都属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检查。

3.药物治疗。有心脑血管家族史,或本身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安全水平。

70岁,饮食起居防骨松

无论男女,到了70岁左右多多少少都会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当骨结构变弱、承受外力的能力差时,轻微跌伤就很可能造成骨折。

1.查骨密度。原则上,50岁后的绝经妇女,如果体重较轻、不爱锻炼和晒太阳、吸烟、常喝碳酸饮料等,就应该去检查骨密度。65岁以上即便没有明确危险因素的人,也该进行检查;男人70岁以上必须查一次,若未测出骨质疏松,一两年后再查一次即可。

2.摄取富含钙质食品。建议每天吃4~6两肉;多吃西柚、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适量摄入乳制品、海产类、坚果及其他富含钙的食品。同时,要减少盐的摄入量。

3.坚持锻炼。运动能加强肌肉力量、增强骨密度,户外活动还能有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

80岁,益智训练防痴呆

85岁以上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可达20%~30%。如果多加注意,痴呆症并不是衰老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1.注意睡眠。经常睡眠不好的老年人,尤其是经常做噩梦,有在梦中拳打脚踢、大喊大叫等情况时,最好去医院进行认知功能检测、脑部的磁共振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一步筛查。

2.增加智力训练。常做用脑且有趣的事情,锻炼脑的反应性;培养业余爱好,如唱歌、画画可活跃脑细胞;保持积极乐观情绪,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