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益生活 Hongyi Life

生物钟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0-09-21 15:38:28 | 来源:【蝌蚪五线谱】
分享至:0

本文转自蝌蚪五线谱,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都存在行为和生理现象的周期性波动,这种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被称为“生物钟”或者“生物节律”。

大部分人都认为,“生物钟”单纯是指生物体内约24小时的“近日生物钟”,其实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周期更短的“超日生物钟”,也有周期更长的“月节律”“年节律”等。

正是这些不同生物钟的存在,使得生物体可以预先准备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来应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通常我们说的生物钟均指近日生物钟。生物钟好像是我们自带的“身体管家”,时刻在我们过分违反时间规律时发来提醒。

但这位身体管家究竟从何而来呢?18世纪,法国科学家吉恩在研究含羞草时发现,含羞草的叶片总是在白天张开,晚上闭合,即使把它放在黑暗的环境中,这种规律也会一直保持。与此同时,科学家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这种果蝇的成虫破蛹时刻并不是随机的,它们只在一天的特定时刻破蛹,并且表现出接近24小时的节律。

后续许多相似实验使科学家们相信,生物钟是生物体先天就拥有的“天赋”,学者们认为在生物进化早期,这种节律的存在可以使生物体DNA的复制总在夜晚进行,从而免受白天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

既然这种节律是内源性的,随后科学家便对生物钟背后隐藏的各项机制展开了研究。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主要由位于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控制,SCN又被称为生物钟的主时钟。它可以接收视网膜传递来的光信号,位于外周器官和组织的子时钟也辅助性地参与调节,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生物钟系统。

2017年,美国三位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和迈克尔·扬发现了控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以果蝇为模型,发现了生物体内存在period基因(节律基因)和由该基因编码的PER蛋白,节律基因通过调控白天以及黑夜PER蛋白浓度,就能控制相关的生理活动。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