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行 Health Trip

血小板“走下坡路”老年人别大意

发布时间:2021-04-07 09:48:26 | 来源:【《大众医学》 王小钦】
分享至:0

本文转自《大众医学》,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一位65岁的女士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65×109/升),但并未引起重视,也未听医生劝告进一步检查。半年后,她因皮肤出现瘀斑而就诊,发现白细胞轻度减少(3.0×109/升),血小板显著减少(21×109/升)。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功能损害。其实,若她能及早诊断并治疗,血象恶化、肾脏受累等问题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

人体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125×109350×109/升。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血小板低于100×109升。由于采血操作、储存不当等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所以2次及反上血小板低于100×109升后,才可确诊。

当血小板减少但大于30×109升时,患者可能会有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就医。当血小板小于20×109/升时,可能造成大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甚至可致命。

正常老年人的血小板数量应该大于100×109/升。高龄老人,如80岁以上者,血小板可有轻度下降,但若小于80×109/升,应引起重视。

老年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被破坏、血小板在体内分布异常等。要搞清楚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常须进行骨髓穿刺,以及免疫功能、血小板抗体、相关病毒指标、腹部B超等全面检章。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对因治疗。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肿瘤骨髓转移等,属于较少见的疾病。

血小板被破坏  主要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免疫功能异常、药物、病毒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被破坏,而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这类疾病很常见,也是血小板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血小板在体内分布异常  主要是由于脾脏肿大,脾脏中潴留了大量血小板,使血检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下降,简称为脾功能亢进。

还有些患者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这些患者须定期随访,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病因由隐匿变为显性,则可明确病因。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为防治心血管疾病,常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活血化瘀的中药等,易发生皮下出血。这种情况往往是血小板数量正常,但功能受影响所致。因此,当老年人有出血倾向时,不能只看血小板数量,也要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