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行 Health Trip

被叮后千万别硬拽蜱虫钻进两岁宝宝后脑勺

发布时间:2021-05-28 16:06:42 | 来源:【综合《沈阳晚报》、《健康报》陈志海】
分享至:0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健康报》,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今年5月1日,辽宁抚顺一名2岁男孩在森林公园游玩时被蜱虫叮咬了后脑勺。蜱虫通常喜欢叮咬有毛发覆盖的皮肤,所以家人没及时发现。5天后虫子吸血胀大了数十倍,宝宝小手总抓后脑勺,家人这才发现头发里藏了个“小肉球”,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发现,后脑勺皮肤红肿,蜱虫已经有大米粒大。推测蜱虫身体已经胀大了几十倍。由于蜱虫已经变得很大,常规的处理方法已经无效,医生为孩子做了一个小手术,把蜱虫所在的皮肤和肌肉切除了一小块,将蜱虫取了下来。

“脾咬病”全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从传染性来看,其传染源主要是由脾虫吸食带有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动物血液,家畜、鸟类等动物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因会导致死亡,也有人叫作“脾咬死人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数千例病例发生。

该病多发于春、夏季,因为气候不同,在南方地区的活跃时间比北方更长一些。每年5月至11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也是叮咬的高发期。2010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蜱咬病”。十年间,该病以中原地区,如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以及浙江等省份为主要发病地区,而且人群普遍易感。在低山、丘陵、沼泽、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经过1~2周的潜伏期,此期间为病毒血症期,患者具有传染性,带有病毒的分泌物、污染过的物品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潜伏期后患者会出现发热、高烧、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有些病例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严重者会发展成重症病例。目前,蜱虫盯咬后的病死率在,10%~15%。

蜱虫专门挑人皮肤上容易暴露却又难以发现的部位下手,比如头皮、脖子、耳后、脚踝等部位。在叮咬人的过程中,蜱虫会通过唾液腺向人体注入镇痛剂和抗凝剂,一方面不会让人感到疼痛,另一方面让自己吸血更顺畅。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怎么办?医生建议,应马上用酒精或者石蜡进行处理。酒精可被将蜱虫麻醉使其脱落,石蜡可将蜱虫所处的盯空间封闭致其窒息死后亡。但不可以直接用手将蜱虫拽出来,也不可以直接把蜱虫拍死。因为蜱虫身上带有致病菌,同时会分泌一种神经毒素,被叮刺部位除会出现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外,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最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情况十分凶险,一般会有1到2周的潜伏期,发病后会导致全身凝血功能及多脏器官功能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

目前,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还没有疫苗,也不主张吃预防性的药物,最主要的是注意观察。到了野外,裤口、领口、袖口等部位一定要扎紧;离开野外后,相互之间仔细检查,查看头皮、脖子等部位是否有蜱虫在“亲密”接触。此外,如果携带宠物一同出游,也不要忘记对宠物进行检查。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