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动态 Marketing Dynamic

达立通颗粒阻断慢性胃炎向胃癌演变

发布时间:2021-06-25 15:25:50 | 来源:【药物研发团队 2021年6月25日】
分享至:0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通常,胃癌的演变过程经历四个阶段,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胃癌。因此,阻断胃癌演变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将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而达立通颗粒能在胃癌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胃癌的预防

胃癌的预防重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第二,避免长期口服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第三,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引起胃癌的诱发因素。

在生活习惯及健康管理方面,他汀类药物、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硒和绿茶可能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胃癌高危因素,如果发现癌前病变,及时积极治疗。

高危人群胃癌筛查

年龄及生活习惯相关预防提示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应进行胃癌筛查:

1、长期居于胃癌高发地区;

2、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3、既往发现有癌前病变(如胃息肉、溃疡

4、胃癌患者的直系一级亲属;

5、存在多食腌制食品或高盐食品、重度饮酒、吸烟等生活习惯者。

(二)血清学指标及HP感染筛查

胃癌筛查一般先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

PG阳性(+)定义为:PGⅠ≤70微克/升且PGⅠ和PGⅡ的比值(PGR)≤3;Hp阳性(+)定义为:血清Hp抗体滴度≥30单位/毫升。

根据PG和Hp两者的结果,进一步将胃癌风险分为4级:

1、A级:PG(-)、Hp(-),可不做胃镜;

2、B级:PG(-)、Hp(+),至少每3年做一次胃镜;

3、C级:PG(+)、Hp(+),至少每2年做一次胃镜;

4、D级:PG(+)、Hp(-),应当每年做一次胃镜。

(三)高危因素评分系统

有研究者报告了一种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具有更高的筛查性能,将受检人群分为高、中、低危人群进行筛查,具体如下:

1、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应当每年做一次胃镜;

2、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推荐每2年做一次胃镜;

3、低危人群011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可以每3年做一次胃镜。

(四)胃癌的预防

胃癌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其主要目标是防止胃癌的发生,预防引发胃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日常生活、日常生理、精神情志和心理心态的调节。

胃癌的二级预防是积极治疗癌前疾病或病变。目前已知的胃癌癌前病变主要是萎缩性胃炎、腺瘤样息肉、胃溃疡、胃型小凹型异型增生、胃小坑型隐窝型异型增生、肠型异型增生等胃部疾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残期未愈者胃癌发生率较高。对这些情况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定期随访和观察,密切结合临床和病例,是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途径。其中,胃镜随访最重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约为0.5%1%,对这些患者需定期随访,以提高期胃癌的诊断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期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对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而对范围较广的病灶可予外科手术切除。随访期间可采用中医药治疗或化学干预治疗。

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阻断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将极大地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而达立通颗粒能在这场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中成药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作用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我国慢性胃炎患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位居首位,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

(一)慢性胃炎对患者的影响

慢性胃炎对患者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对患者造成的生活质量影响;

2、慢性胃炎胃黏膜糜烂、黏膜内出血及胆汁反流等导致的临床不适;

3、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疾病或肠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发展成胃癌的恐惧;

4、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及其造成的躯体不适等。

(二)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对优势

1、在上腹痛、上腹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中成药可以替代西医药治疗;

2、对于相关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中成药有着独特的作用;

3、对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方面,中成药药长期治疗对病情有益;

4、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成药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中成药的现代应用

尽管中成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出来的,其应用应当受中医药相关理论的指导。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中成药也出现了三种趋势:一类是以现代医学疾病和病理特征为主要对象,弱化中医辨证的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专病、专症的治疗药物;另一类是结合部分疾病的主要症状,但仍在相当程度上受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针对某些证候下的临床症状用药;还有一类就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理病机和主要症状中医、西医进行组方,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开展非临床和临床研究,用中西医结合的专业术语指导临床用药。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基于患者症状包括中医、西医来理解药物的使用指征应当是合理的。

达立通颗粒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胃肠疾病的病理病机和主要症状中医、西医研发,并用中西医结合的专业术语指导临床用药的复方中成药。


三、达立通颗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作用

(一)处方

达立通颗粒由柴胡、枳实、木香、陈皮、清半夏、蒲公英、山楂炒焦、焦槟榔、鸡矢藤、党参、延胡索、六神曲十二味中药组成。

(二)功能主治(适应症)

达立通颗粒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的功效。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

(三)药效药理

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达立通颗粒能显著提高大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及兔在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明显提高大鼠离体胃底条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促进正常大鼠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增加阿托品所致便秘小鼠的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可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湿重和干重; 对洋地黄酊所致家鸽的呕吐反应有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达立通颗粒可增加大鼠胃底、胃窦的收缩活动,降低幽门环行肌的运动指数,具有促进大鼠胃排空的作用;达立通颗粒对大鼠离体小肠肌条和离体结肠肌条自发收缩的作用可能部分经由肾上腺素能α受体介导,而与N受体、β受体、前列腺素或一氧化氮合成途径无关;达立通颗粒促进小鼠推进运动的效应可能与组胺H1受体有关;达立通颗粒促进与协调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效应可能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肠平滑肌M受体所介导;达立通颗粒中可能有抗µ型受体的物质存在并通过5-羟色胺系统发挥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达立通颗粒为非竞争性钙离子拮抗剂,通过对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和操纵性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而促进小鼠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运动;达立通颗粒增强犬小肠电活动的作用途径可能与M受体有关,通过此途径达立通颗粒使犬小肠平滑肌钙离子发生变化而诱发Ⅱ相提前出现,并延长其时程,使周期和I期时程缩短,从而促进犬小肠平滑肌运动;达立通颗粒能提高绵羊小肠峰电活动、Ⅱ相慢波负载峰电比率、Ⅲ相发生率和峰电强度,增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缩短MMC Ⅱ相的时程,促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达立通颗粒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促进胃动素释放这一机制而实现的;达立通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具有明显促进胃排空作用的机制与促进胃动素释放及减少胃液素分泌有关,与胃窦肌间神经丛SP及VIP也有一定关系。

目前,王广基院士团队正在对达立通颗粒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效团物质、药效生物标志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达立通颗粒对肠道内源性分子、肠内分泌细胞受体、肠道菌群和活性分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和内源性分子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达立通颗粒用于改善胃肠疾病症状的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达立通颗粒能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等胃肠疾病症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被我国首批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对于慢性胃炎的常规治疗,预防慢性胃炎向胃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资料

1、于颖彦等,第5版WHO消化道肿瘤分类与解读:胃肿瘤,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253207~210

2、陈光勇等,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关于胃癌的解读:着重对早期胃癌的理解和认识,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9882~885

3、黄丹等,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胃肠上皮肿瘤部分解读,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3209~213

4、王鲁平,胃炎、化生、萎缩与胃异型增生胃癌的关系,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11713~715

5、郭晟等,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理研究,中国药物评价,2018,353183~189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95~2598

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医杂志,2017,58(13):1166~1170

8、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9、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321~326

10、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89~894

1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3):221~232

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1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指南,中华消化杂志,2020,40(2):83~86

14、田金洲等,制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指导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7~11

15、《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中成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2):157~163



本文综合整理自南昌弘益药物研发团队,欢迎转发,禁止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0791-88161315。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