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Company News

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21-12-30 09:50:22 | 来源:【《解放日报》 2021年12月18日 王一】
分享至: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在去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并表示2021年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基于此,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对全球减排的战略意义重大。

“排放”等于“没排放”

对于碳中和的概念,《一本书读懂碳中和》给出了直观的解释。在面对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排放碳、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的困境时,应该怎么做来扭转这种局面?这个答案是“零碳”。“零碳”并不意味着绝对不排放二氧化碳,因为经济需要发展,生命体需要进行有氧呼吸,这些活动不可能不产生碳排放。要消除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就等于“没排放”,就实现了这个“0”,这也是碳中和的内涵。

同大多数环境问题一样,实现碳中和并不容易,最好的方式是疏堵结合。

首先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通过碳补偿,可以对自然过程之外的部分进行碳消除,来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最终的方法是从能源结构上逬行转型,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因此,这场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全球知名的思想家与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会: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中展望了建设零碳社会的前景,为世界经济的转型幵辟了道路。

为实现转型,同样也需要提升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现有排放。在《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中,作者瓦科拉夫•斯米尔便细数了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方式的进步和革新。但他也客观地分析说,全球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也许将持续数十年,其间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与组织成本,还需要全人类坚定的奉献精神和极大的耐心。

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我国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度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幵,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日本九州大学教授马奈木•俊介在《绿色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碳中和从加速电力供应、储能和传输转型升级,倒逼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以及催化新兴产业链加速发展几个方面催生了崭新经济增长点。此外,碳中和还能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综合性高质量发展。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要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因此能源发展切忌短时间内“蜂拥而上”,易发生能源安全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给出的建议。在《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中,该课题组建议,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碳中和产业技术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未来更多是要依靠技术创新解决减排问题,这也对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孙贤胜这样说道。

需要你我的广泛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留下了“碳足迹”。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绿色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

“早上走出家门,乘坐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按照智能驾驶规划的路线上班;在绿色建筑里幵始一天的工作;光伏发电供能的机器人送来可循环包装的快递包裹;住宅的光伏电池储存电力,接入区域电网……”这是《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中描绘的2060年的生活场景。而在《碳中和经济学》中,一条绿色生活的具体实现路径也逐渐清晰。

的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社会民众和企业的广泛参与。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