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全国爱肝日——请呵护我们身体的“净化器”

发布时间:2022-03-18 22:47:19 | 来源:暂无数据
分享至:0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3月18日是我国第22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的主题是 “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据最新数据显示,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仅2021年就有39万人死于肝癌。

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多地认识肝炎、了解肝癌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携手努力战胜病魔,3月18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肝胆肿瘤内科的部分专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免费线上义诊活动,吸引了线上百余位患者及家属咨询就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陆伟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丙肝病毒筛查的推进和对肝炎的治疗,我国新增肝炎感染者的数量大幅下降,但基数仍然很大,不能掉以轻心。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导致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亟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次宿醉就相当于得了一次急性肝炎

如今,不管是家庭聚会还是商业洽谈,喝酒已成为社交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男性来说,甚至很多人以“酒量大”而感到自豪。在我国,约有62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肝脏是排毒的器官,超过90%的酒精由肝脏分解和代谢,酒精在进入体内后,会影响肝脏对脂肪酸的分解,导致体内脂肪酸堆积,久而久之将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使受损的肝细胞进一步纤维化,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

因为每个人对酒精耐受不同,相关的饮酒量危险阈值也有很大差异,一般饮酒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每天超过40 g,女性每天超过20 g,就会诱发酒精性肝病。另外,专家提示,一次大量饮酒超过80 g以上,身体出现“醉态”,对肝脏伤害巨大,相当于得了一次急性肝炎。研究显示,每天大量饮酒的人,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525倍。

有脂肪肝却“不忌口”,当心肝癌侵袭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逐年提升,肝脏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至少有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专家提示,从脂肪肝到肝癌只需要“四步”。

第一步,长期高油、高糖、高胆固醇等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肝脏脂肪逐渐增多,脂肪布满肝脏内外,肝细胞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第二步,肝内脂肪继续增厚,肝细胞部分变性、坏死,进而发生炎症。

第三步,随着坏死肝细胞进一步增多,进而导致肝脏纤维化,此时,通常伴随非酒精性脂肪肝硬化的出现。

第四步,早期肝硬化虽没有癌变风险,然而若一直放任不管,再加上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进而转变为肝癌。

女性备孕期间要注意乙肝筛查,别变成“乙肝妈妈”

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我国育龄期的妇女中,乙肝病毒携带人数约2000万人,其中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前不知道自己患有乙肝,在母亲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直接就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要消除我国的乙肝,阻断母婴传播非常重要。

专家提示,乙肝可防可治,有怀孕计划的女性一定要注意备孕前进行“乙肝二对半”筛查,如果怀孕前已经患有乙肝,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得知自己患有乙肝,也不用感到害怕,目前对于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已经有了很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果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大部分“乙肝妈妈”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

预防肝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的基石。对于已经患有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通过坚持半年以上的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规律睡眠和积极预防慢性病等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完全逆转脂肪肝、酒精肝。因此,专家建议,所有脂肪肝患者不管是否体重超重或肥胖,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多学科综合模式,助力肝癌规范诊疗

面对肝癌,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消融治疗和靶向治疗是传统肝癌治疗的四大手段,因肝癌疾病自身具有“高复发、易转移”的特性,往往单一的治疗手段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整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相关学科的核心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打造肝癌“一站式”诊疗新模式,即面对早中期肝癌患者通过射频或微波局部消融、微创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让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面对病灶多发的中期肝癌患者,可以采用优化TACE使肿瘤得到控制,再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新的靶向药的出现,也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将继续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肝脏肿瘤的诊断率、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

 

通讯员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李军 杨阳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佳玲整理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