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动态 Marketing Dynamic

胃食管反流病及其治法治则

发布时间:2022-12-26 09:55:03 | 来源:【药物研发团队 2022-12-26】
分享至:0

胃食管反流病(GERD)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部分患者反流物可到达咽喉部及口腔,引起食管外症状。

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及韧带等通过协同作用,在胃食管交界处共同形成的高压带构成抗反流屏障,如果这一“屏障”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反流、烧心是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常伴随胸痛、上腹烧灼感、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不典型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如咽炎、咳嗽、哮喘和牙蚀症等。食管防御机制平衡遭到破坏及其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此外还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暴露于食管、食管廓清能力障碍以及胃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而烟酒嗜好、偏嗜甜食、情绪不佳、体重指数升高,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因素。该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食管三个临床类型。

非糜烂反流病是指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食管黏膜糜烂和(或)破损现象,在具有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的人群中,非糜烂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50%~70%。而一般人群中非糜烂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11%~12%;经内镜检查具有相关症状的患者中非糜烂反流病约占37%~87%。

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临床上也表现为反酸、烧心,同时镜下无食管黏膜麋烂和(或)破损,与非糜烂反流病临床表现相同。若存在异常酸暴露,则诊断为非糜烂反流病;若并未存在异常酸暴露,则要根据症状是否与反流相关进行分类,若相关则为反流高敏感,若不相关则为功能性烧心。

难治性胃食反流病,是指对于双倍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治疗8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其病因较为复杂,有食管及胃肠动力障碍因素,有酸、弱酸、胆汁等反流及液体反流和气液混合反流等因素,还有精神心理的问题,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互动紊乱的因素等。

我国古代中医书籍中就有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类似的记载,如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呕吵病诸候.噫醋候》书中将“吞酸”称为“噫醋”,其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明代《医林绳墨》记载“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溢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

中医药以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心身同治为特点,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临床上,对于以症状表现为主的非糜烂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烧心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将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针对其证候特点选用相应治法的同时,兼顾患者整体状态。在实际治疗中,对于患者的典型症状可视为“主症”,对于不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则视为“次症、兼症”,中医药对其主症以及兼次症进行千预,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从而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点;单独使用或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对于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黏膜愈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

一、中医药理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为基本病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病机关键,热郁、湿阻、痰浊等相因为患。胃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因滞而病,只有保持胃气的通降,才能使饮食物受纳有权,腐化有力;食管亦属胃,为胃受纳之通道,以下为顺;饮食不节,宿食不化,久而作酸,随胃气上逆;或烟酒无度,湿热郁积,浊气不降,反逆向上;湿热胶着难解,致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肝胆火盛,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水饮内停,或从阳化热,困阻脾胃,浊气不降,逆而向上。水湿不化,聚为痰浊,亦可上渍于肺,肺失肃降,出现咳嗽、哮喘、咽痛等症。久病可见脏腑合病、虚实夹杂、气血同病、寒热错杂之复杂病机变化。

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临床定位的中医学认识

对于有明确症状者,包括典型症状(如反流、烧心)和不典型症状(如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等)及食管外症状(如咽炎、咳嗽、哮喘等),辨证论治是首要遵循的原则,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修复食管黏膜糜烂”的临床定位。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则需结合其他手段如24小时pH﹣阻抗监测、或借助于中医药对此类临床定位的主要病机认识进行遭方用药。

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以调畅气机、恢复胃腑通降之性为基本原则,根据证型辨证施治,分别施以疏肝和胃/疏肝泄热、健脾化湿、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等治法。

1、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样症状的改善

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嗳气、消化不良等,对症状进行治疗是中医的核心和特色,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为代表的治疗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症状的组合、症状各自不同的特征、兼夹症状、舌象及脉象提示了不同的证候特征,进而决定了处方药味的组成、剂量等。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改善

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相对复杂,该类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及失眠等症,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当综合其体质、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等全身状况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要考虑症状重叠的问题,还要考虑证候重叠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综合处方用药。

3、受损食管黏膜组织的修复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损黏膜的修复为其临床主要治疗目标,促进受损食管黏膜的修复同时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治疗上除了采用疏肝、清热、化湿、健脾等治法外,亦可加用经现代研究证明具有黏膜保护作用、抑酸作用的中药药味。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中医证候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本病主要分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寒热错杂证7个证型。

1、肝胃不和证

①主症:肋骨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牵及两肋;嗳气。

②次症:纳差;嗳气;恶心;情绪不畅则加重。

③舌脉:舌质淡红,苔白或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

①主症:烧心;反酸。

②次症: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易怒;易饥。

③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3、脾虛湿热证

①主症:餐后反酸;饱胀。

②次症:胃脘灼痛;胸闷不舒;不欲饮食;身倦乏力;大便溏滞。

③舌脉:舌淡或红,苔黄腻或薄黄腻;脉细滑数。

4、胆热犯胃证

①主症:口苦咽干;烧心。

②次症:胁肋胀痛;胸背痛;反酸;嗳气或反食;心烦失眠;易饥。

③舌脉:舌红,苔黄膩;脉弦滑。

5、气郁痰阻证

①主症:咽喉不适有痰梗;胸部满闷或胀闷不适。

②次症: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

③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6、中虚气逆证

①主症: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或反流。

②次症: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③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

7、寒热错杂证

①主症: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不适;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胃痛,得食则减。

②次症: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手足不温。

③舌脉:舌红,苔白;脉虚弱。

以上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证候。

二、胃食管反流病治法治则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目标包括缓解临床症状,修复受损的食管黏膜组织,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下为现阶段胃食管反流病较为公认的、体现中医药特色、有临床价值的临床定位和主要治法治则。

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

1、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样症状的改善

对于内镜下无食管黏膜损伤的征象但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的患者(含非糜烂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烧心),症状改善是其治疗的主要目的,也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改善

该类患者较顽固的症状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核心环节,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如:反流、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嗳气等)。

受损食管黏膜组织的修复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损黏膜的修复为其主要治疗目标,促进受损食管黏膜的修复同时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可减少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内镜下食管黏膜糜烂及修复情况是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

三、达立通颗粒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为基本病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病机关键,热郁、湿阻、痰浊等相因为患。胃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因滞而病,只有保持胃气的通降,才能使饮食物受纳有权,腐化有力;食管亦属胃,为胃受纳之通道,以下为顺;饮食不节,宿食不化,久而作酸,随胃气上逆。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肝胆火盛,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水饮内停,或从阳化热,困阻脾胃,浊气不降,逆而向上。

胃食管反流病是中成药治疗的优势病种。达立通颗粒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功效。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症状者。获《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推荐,确定了达立通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优势和地位。

达立通颗粒由柴胡、枳实、木香、清半夏、陈皮、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槟榔、焦山楂、鸡矢藤、延胡索、党参十二味中药组成。

柴胡,性味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既能轻清升散,又能疏泄,具有舒肝解郁清热,调理胃肠滞气的功能,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本经》云:“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备要》云:“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诸气机结则滞涩,行则畅通,本品既能舒肝解郁,条畅气机,又能升举清阳之气,最适合肝脏喜条达而主疏泄之本性。

枳实,性味苦、微寒,入脾胃经,有破气消积,泻痰除痞之功能。用于饮食不消,胃肠积滞,脘腹胀满,胸胁痞满,腹痛便秘,泄痢不畅诸证。《本经》言其:“除寒热结。”《别录》谓其:“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枳实行脾胃气机壅滞,破气除胀,消积导滞。

本方中柴胡、枳实共为君药,一在肝,一在胃。一重在舒肝理气,一重在和胃行滞,二药合用,具有理气行滞、和胃降逆的功能,对肝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大有作用。

木香,性味辛、苦、温,入脾、大肠经,功善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等证,凡气滞诸痛均可用之。《珍珠囊》谓其:“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泻肺气。”《大明本草》言之:“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健脾消食。”木香气味芳香,行气止痛功效颇佳。此处用之配合君药用治胁肋脘腹胀满疼痛。

清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功善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用于胃气不和,胸脘痞闷,呕恶等,有较好和胃降逆止呕功能。《药性本草》说其:“开胃健脾,止呕吐。”《珍珠囊》谓之:“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

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本经》说其:“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药性论》谓其:“治胸膈间气,开胃。”《本草纲目》谓之:“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签,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本方中木香、清半夏、陈皮三药互相配合,具有行气消痞,降逆和胃之功,辅助君药理气畅中而共为臣药。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蒲公英功善清热解毒,为治肝胃气痛之良药。有舒肝解郁,清热健胃之功。《本草新编》说:“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本方用之,助君臣药舒肝理气,清热解郁。

六神曲(炒),性味甘、辛,温。入脾、胃经。消食和胃,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消化不良及泻泄等症。《药性本草》谓其:“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本草纲目》谓其:“消食下气,治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疾。”

焦槟榔,性味辛、苦、温。入胃、大肠经。善于行气消积,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药性论》谓其:“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本草纲目》谓其:“治泄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

焦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焦山楂功善消食化积、散瘀行滞,有助脾健胃,促进消化之功,用于食积停滞,油腻肉积,腹痛泻泄等症。《日用本草》谓之:“消食积补脾。”《本草衍义补遗》谓其:“健胃行结气。”《本草纲目》曰:“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

鸡矢藤,性味甘、酸,平。活血、散瘀、止痛,消食导滞,除湿消肿、解毒。用于脘腹疼痛,食少腹泻痢疾等症。《草木便方》谓其:“补虚痨,调理脾胃元气。”《珍珠囊》谓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除水,生津止渴,止泻痢,……得枳实消脾满气分。”《重庆草药》谓其:“健脾除湿,益气补虚。”

本方中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槟榔、焦山楂、鸡矢藤五药共助君臣药助脾健胃,助运畅中。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入脾、肝经。延胡索功善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凡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腹诸痛均可使用。尤其胃脘胁痛,最为适宜。《雷公炮灸论》谓其:“治心痛欲死。”《医学启源》谓其:“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纲目》谓其:“活血、利气、止痛、利小便。”本方中延胡索助君臣药行气止痛。同时久痛入络,气滞亦可导致血行瘀阻,故延胡索又能行血散瘀,以消瘀滞,治疗兼证。

党参,性味甘,平。入脾、肺经,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不足,脾虚食少,倦怠乏力等症。《本草从新》谓其:“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之调补,甚为平妥。”《本草正义》谓其:“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慢性胃炎多迁延日久,脾胃虚弱,肝胃气滞,中满不消,然行气消导之剂用多恐伤正气,故用小量党参固护脾胃之气,以达到祛邪兼顾正气,驱邪而不伤正之目的。

本方中蒲公英、六神曲(炒)、焦槟榔、焦山楂、鸡矢藤、延胡索、党参七药,共助君臣药舒肝和胃,行气止痛、清热解郁,共为佐助。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郁,通利消滞,和胃降逆之功,使肝气条达舒畅,胃得通降,诸证皆除。

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

1、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样症状的改善

对于内镜下无食管黏膜损伤的征象但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的患者(含非糜烂反流病、反流高敏感、功能性烧心),症状改善是其治疗的主要目的,也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

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嗳气、消化不良等,对症状进行治疗是中医的核心和特色,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为代表的治疗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达立通颗粒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功效。单用达立通颗粒,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达立通颗粒,可以改善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流、胸痛、上腹痛、嗳气、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改善

该类患者较顽固的症状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核心环节,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如:反流、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嗳气等)。

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相对复杂,该类患者多伴有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及失眠等症,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当综合其体质、精神心理因素及睡眠等全身状况进行辨证论治。

达立通颗粒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功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达立通颗粒,同时进行抗焦虑抑郁、安眠治疗和心理健康疏导,可以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嗳气等症状,缓解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情。

(二)受损食管黏膜组织的修复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损黏膜的修复为其主要治疗目标,促进受损食管黏膜的修复同时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可减少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治疗上采用疏肝、清热、化湿、健脾、保护黏膜、抑酸等治法。

达立通颗粒具有疏肝、清热、化湿、健脾作用。在修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损黏膜的同时,加用达立通颗粒,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受损食管黏膜的修复。

 

文献资料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321~32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2020),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0)649~663

3、葛均波,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7~449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新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2年第47号通告)2022年12月19日


本文综合整理自南昌弘益药物研发团队,欢迎转发,禁止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0791-88161315。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