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益生活 Hongyi Life

修身从知耻开始

发布时间:2023-01-28 13:33:33 | 来源:【《做人与处事》 张颖辉】
分享至:0

本文转自《做人与处事》,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堪当治平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何谓修身?《礼记·中庸》讲得明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矣。”此处引用的是孔子的话,转译成今天的语意,就是修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储备知识,二是要善于实践,三是要懂得什么是羞耻。知识准备,古人叫格物致知,但大忌讳是“知”而不行、光说不练,所以强调“力行”。当然此两项都是修身所必须的要件了。

最后一句“知耻近乎勇”更为重要。汉字的“耻”字,过去一直写作“恥”,表示“耻”是集中表现于“心”和“耳”的一种现象。“知耻”就是有羞耻感,知道害羞,知道羞愧,知道难为情,知道不好意思。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人之为人的“四端”之一端,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羞恶之心”,不知道害羞,不知耻,就不能称为人,也就是“非人”。

孔子的论断是“行己有耻”。见诸日用常行,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譬如巧言令色、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孔子认为是可耻的。而一个读书人,如果怀抱理想,有志于道,却以饮食衣着的不够讲究而自慚,这样的人,孔子认为也没有什么好谈的。

中国历代思想家都把“知耻”置于人格修养的重要位置,实际上告诉我们,修身要从“知耻”开始。

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共同接受的价值观体系就是“礼义廉耻”,“礼”就是文明秩序,“义”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廉”是勤俭廉洁,“耻”是约己知耻,不乱其所为。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诚哉斯言!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