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高血压:“一般检查”不可小觑

发布时间:2015-04-07 13:52:09 |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4-3
分享至:0

  □ 文/本报记者  姜恒  图/张妙婷

  单位组织体检,36岁的小王看看体检表中的“一般检查”项目,再看看排队测量血压的人群,不禁嘀咕了一声:“身高、体重、血压……不会有什么问题,算了,不测了!”跟在他身后的同事小刘也犹豫了一下,说:“去年体检医生说我血压高,可我回家自己测是正常的,算了,我也不测了!”两人转身向其他检查室走去。

  与身高、体重同列“一般检查”项中的血压测量,真的可有可无,没有意义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体检的意义在于发现潜在疾病并进行预防干预,血压是代表心脏和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命指标标记物,血压持续升高会引发进行性心血管疾病,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个“一般检查”不可小觑。她说,目前高血压指南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测1~2次血压,以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使查体者知晓自己的血压,早期发现高血压。

  看分级分层  知病情轻重

  有些人在家里自测血压是正常的,但到医院测血压就高,临床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白大衣高血压”。孙宁玲教授提醒,“白大衣高血压”是一个危险信号,更应引起重视,提示这些人群神经应激性较高,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要远高于正常人。一旦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应加强家庭血压自测,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加以证实或排除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并非临床意义上的高血压。高血压是怎么定义和分类的呢?世界卫生组织把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临床上把高血压分为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高血压(见附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婷婷说,诊断是否存在高血压,不能仅凭1~2次诊所血压测量值来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随访,一般是需要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测量3次,观察血压变化和总体水平来判断。

  王婷婷医生说,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史以及血压水平对高血压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1~3级、年龄、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靶器官损害(心肌肥厚、颈动脉斑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血清肌酐轻度上升、微量白蛋白尿等)、合并的临床状况(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疾病、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等)。一般情况下,无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的1级高血压患者属于低危;存在1~2个危险因素的1~2级高血压患者属于中危;存在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的1~2级高血压患者属于高危;合并临床状况则不论血压水平都属于极高危。

  孙宁玲教授说,高血压是一种“沉默”疾病,有人称之为“无声杀手”,是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些人舒张压到200毫米汞柱了都感觉不到。一旦出现过劳、高度紧张时,潜在疾病被激发,就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猝死。所以,不要依据有没有感觉去应付查体,应为了自己的健康认真体检,当发现血压增高,就要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检查。首先是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白蛋白/肌酐比值、血糖、电解质、肌酐、血脂、尿酸、血钾等)基础检查,看血管、心脏、肾脏等器官是否受损;其次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必要检查,如发现心肌肥厚就做超声心动图,尿常规有问题就查查蛋白尿,血脂高就做颈动脉超声,发现有动脉斑块的话就做脑部CT等等,以便根据靶器官受损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懂治疗原则  重用药安全

  在体检后,常有人会问:高血压无症状需要治疗吗?都说得了高血压一辈子都离不开药了,不吃药行吗?

  孙宁玲教授说,有些人初发高血压,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如摄盐过多)或肥胖造成的,一旦生活方式改善或肥胖解除,血压就会正常。如果是危险因素较低的1级高血压患者,且只有生活方式不良因素,没有肾功能受损、蛋白尿、糖尿病等靶器官受损或合并症情况,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或可以通过暂时吃药等方式降压,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减药直至停药;对轻度高血压或者血压冬天高、夏天正常的患者,如果无严重的器官损害,没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并发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停药,不一定终身服药;2级以上或1级有靶器官损害及上述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

  王婷婷医生说,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主要关注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调整(限盐)、控制体重、坚持体育运动、戒烟限酒及保持良好心态等,这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药物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措施,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药物干预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血压水平。临床中,在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对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强调个体化治疗,注意血压波动规律及其他危险因素,能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钙离子拮抗剂(以下简称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下简称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以下简称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王婷婷医生说,无论是单药方案还是联合治疗方案,这5类药都可以用于降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选药时要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孙宁玲教授说,这5类常用降压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不良反应,禁忌证也不同。CCB适用于大多数的各类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动脉硬化及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极少数人可有下肢水肿、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ACEI和ARB均适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有蛋白尿或肾器官损害患者,前者会致部分患者干咳,后者的安全性更高,两者均不能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及妊娠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快或年轻患者,但心动过缓,心率在54以下的患者及哮喘患者禁用;利尿剂适用于心衰及盐摄入量大的老年患者,但易出现高尿酸和低血钾。在配伍禁忌方面,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保钾利尿剂要慎与ACEI及ARB合用;虽然CCB与利尿剂可以联合但不具优势,而CCB与ACEI及ARB联合更适用于糖尿病肾病;ACEI及ARB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可以防止低血钾;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利尿剂长期合用,因可引起血糖和血脂紊乱。

  王婷婷医生特别提醒,高血压药物治疗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为预防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要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终生服药,不可骤然停药;②注意经常测量血压,维持血压长期在较稳定的理想范围;③遵医嘱定期复查;④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视物模糊、四肢发麻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附表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