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Company News

“防控高血压,健康好生活”--全国高血压日宣

发布时间:2023-10-08 13:12:30 | 来源:【胡玉杰 2023-10-8】
分享至:0

2023年10月8日是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病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高血压防控任重道远。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旨在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进行管理。诊室血压: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家庭自测血压: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35mmHg,或/和舒张压≥85mmHg。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和舒张压≥80mmHg。

高血压防治注意事项

1、血压高没有症状,需不需要吃药?

高血压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群有轻微的不适,随着血压逐渐升高,有些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实际上在血压升高的那一刻开始,各个器官的损害就已经造成,所以,一旦发现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立即规范用药。

2、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这时能否停药?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对血压作用的结果,说明药物剂量合适,可以维持目前降压方案持续用药。一旦停药,药物对血压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血压就会升高。这种所谓“正常停药,高了用药”的按需给药行为,会使血压总处于波动状态,从而加大心梗、脑梗、脑出血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3、何时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若经过数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140/90 mmHg,即应启动药物治疗。对于中度高血压即血压≥160/100 mmHg的患者,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启动药物治疗,且多数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降压药物。≥80岁的高龄老年患者当血压超过150/90 mmHg时方启动药物治疗。

4、怎样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

国内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20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补充的新一类常用降压药。任何一种降压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适合的是最好的

选择降压药的几个原则

1.安全

无论选择哪种药物,安全是首要的,用药的初衷就是让身体更健康。因此对于药物的安全性必须有保障。

2.平稳

很多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尽快让血压达标,其实不然。高血压患者降压讲究缓慢、平稳。如果短时间内血压迅速下降,可能会导致心脏和脑供血量下降,产生不适症状甚至诱发心脑等器官的损害。

3.长效

尽量选择每日1次服药就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短效降压药因其药效持续时间短,容易造成血压的异常波动,从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4.小剂量

降压药毕竟是一个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药物多多少少均有副作用。因此,初始用药,尽量选择能够小剂量给药的,以减少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也更有利于高血压后期的联合用药。

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优势

钙拮抗剂(CCB),市场简称“地平类”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适用价值的一类药物,是心血管药物研究的一大突破。当前已经升级到第3代钙拮抗剂,克服了第1代和第2代钙拮抗剂的大多数缺陷,与其他钙拮抗剂相比,其独特之处是与钙通道复合物的特异的高亲和性结合,具有高血管选择性、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的特点。

CCB在抑制钙离子的同时还起到排钠的作用,因此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比较好,其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尤其适用于生活中习惯高盐摄入及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

CCB类降压药物更适用于容量性高血压,如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高血压。

CCB类降压药安全性好,无绝对禁忌证,不良反应少,低血压发生率较低。由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比较长,作用更平缓持久,一天1次给药即可,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达标率。

CCB类降压药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肥厚性心肌病及周围血管病等的治疗,特别是对冠脉痉挛所致的变异型心绞痛有独特的疗效。

钙通道拮抗剂降压作用强,耐受性好,无绝对禁忌症,对代谢无不良影响,蛋白结合率高,适用于糖尿病与代谢综合症患者。


文章所推送内容非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