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Company News

预防糖尿病,健康好生活——世界糖尿病日宣

发布时间:2023-11-14 11:02:06 | 来源:【胡玉杰 2023-11-14】
分享至:0

1991年开始,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14日设为“世界糖尿病日”。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提高患者自我治疗、自我监测的技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临床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相对丧失,临床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属于女性妊娠期间引起的暂时性血糖升高,分娩后大部分都可以自行痊愈,当然也有很多不注意的人结果导致真的患上了2型糖尿病。

其它类型糖尿病:一般都是在临床上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

我国糖尿病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最新流行病学调查(TIDE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患病人数近1.3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值得关注的是我国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18~29岁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20.2%。可以说,中青年人群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作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重点防控的大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之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

糖尿病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不足20%,80%没有临床症状,这80%的病人只能靠一些随意的血糖检测发现糖尿病,成年人也好儿童也好,经常做一些血糖方面的检测非常重要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分有典型症状和无典型症状,当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并且符合以下四条中的任何一条时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1、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

2、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

3、服用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没有典型症状,但不同日的两次血糖化验结果符合以上四条中的任何一条,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检测是最简单直接的糖尿病筛查方式,基于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的无创预测模型也是人群筛查的可靠手段之一。


糖尿病的危害

其实,高血糖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统计数据显示,病程在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长时间血糖高会通过损伤血管造成多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脚溃疡及神经病变,对身体伤害极大,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糖尿病的预防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合理选择降糖药

糖尿病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常用降血糖药物可分为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注射类药物又包括胰岛素和GLP-1,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的效果不同,又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的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以及DPP-4酶抑制剂;还有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药物、噻唑烷酮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以及SGLT-2类抑制剂。



格列齐特是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备选或二线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地位。格列齐特兼具有降血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双重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而且可以改善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格列齐特主要经胃肠道吸收,吸收速度较快,服用后迅速发挥降糖作用。格列齐特餐前30分钟服用效果更佳,从小剂量起始,每日1-2次,每1-2周根据血糖值调整一次用药剂量,每日剂量不得超过最大剂量320mg。


文章所推送内容非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