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糖尿病防控:餐后血糖7.8很关键

发布时间:2015-07-27 09:41:24 |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7.24
分享至:0

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亿。日前,“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健康领跑2015启动仪式暨餐后血糖7.8健康大讲堂”在北京举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申元教授就公民健康素养、餐后血糖的科学管理及早期糖尿病预防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餐后血糖7.8”是糖尿病防控的重大策略之一。

 

餐后高血糖危害大

 

袁申元教授介绍:“空腹血糖是指晚饭吃过以后,8~12个小时不吃含热量的食物,第二天清早查血获得的血糖值;餐后血糖一般是指三餐饭后2小时的血糖,要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一般体检都只查空腹血糖,但很多人餐后血糖高自己却并不知道。”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升是非糖尿病患者,高于11.1毫摩尔/升是糖尿病患者,介于两者之间则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实际上,早、中、晚三餐以后食物的消化、吸收时间都不算空腹,如果不重视餐后血糖控制的话,疾病袭来而人不自知,对健康影响极大。

袁申元教授说,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会低一点,三餐时血糖稍有升高。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升高较慢,餐后血糖升高较快,因此,应警惕餐后血糖的变化。如果餐后血糖大起大落,就会使血管受到损伤。高血糖会损害内皮细胞并促进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损伤脏器,如心脏、大脑、眼睛、肾脏等等,最后损伤全身血管,使身体受到糖尿病、肿瘤、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侵害。

国外的研究也指出了65%的人餐后血糖偏高,亚洲人群占比更大,所以更应该予以重视。我国人群饮食结构中摄入碳水化合物较多,因此餐后血糖容易高。据不完全统计,高血糖的中国人半数以上是餐后血糖高,甚至有些地方80%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偏高。另外,国外和中国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均强调要特别重视餐后高血糖。

 

自我管理很重要

 

李长宁说:“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控制慢病发展非常有效的策略。”早在2008年,我国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健康生活的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3方面内容。

袁申元教授说,高血糖与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些中青年人常常拼命工作、透支身体健康,但是却不知道科学管理自己的身体,很少及时做各项检查,一旦疾病降临往往为时已晚。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心肌梗死最让人猝不及防,如果能够早期预防并发现糖尿病征兆,心梗风险会大大降低。

袁申元教授讲述了一对双胞胎的真实例子,哥哥很胖,体重98公斤,身高1.73米,在一次餐后血糖检查中得知自己有糖尿病后,一直坚持服药治疗,至今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弟弟平时很注重锻炼,认为自己血糖正常,不可能得糖尿病,更不需要吃药;但是在其43岁那年,一天吃饭时突然胸前躯剧烈疼痛,送到北京阜外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检查还发现血糖异常。袁申元教授强调,这个例子说明只看空腹血糖正常与否是不够的,还要重视餐后血糖。很多空腹血糖正常的人,其餐后血糖并不正常,潜伏着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对于早期防控,袁申元教授认为“知信行”普遍存在:知道知识容易,相信也容易,而行动是最难的。要强调自我管理,不管有没有糖尿病,都用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检测、教育)来管理自己,其中教育尤为重要。要积极做到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以及自我发现。中青年人肥胖是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在肥胖阶段就开始管理自己,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袁申元教授说,在糖尿病前期,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餐后血糖。可以选择双胍类药物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两种药物均不会引起低血糖。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