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病防治的最佳“窗口”

发布时间:2015-09-14 15:13:43 |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9.11
分享至:0

□本报记者 靖九江

 

脑血管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虽然发病时情况紧急,但是之前有个漫长的疾病形成的过程。因此,一般认为,脑血管病防治有两个靶人群:一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干预,其效果会很好,但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其成本难以承受;二是在发病后进行干预,其成本会降低,但干预效果很差。那么,在这两个人群之间是否还存在一个最佳干预人群?“最佳干预人群就是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人群,即干预效果最好、成本效益最合适的人群。”这是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日前在中国卒中学会和赛诺菲公司于京举办的“防微杜渐 共筑防线”HR-NICE(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综合管理项目启动仪式上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选择HR-NICE

 

所谓NICE——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理论上包括两大类疾病:第一类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第二类是轻型卒中,此类病发作时病情急重,但可以迅速恢复。“将TIA与轻型卒中放在一起讨论有两个原因:一是两者之间边界并不那么清楚,要在发病早期几个小时内鉴别TIA和轻型卒中非常困难;二是即使费劲鉴别清楚了,两者早期的治疗也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早期治疗阶段把两个疾病放在一起,合称HR-NICE,也就是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王拥军教授指出,脑血管发病之后如果是致残性的,无论用什么治疗手段患者最后都会部分残疾或完全残疾,患者只能进行康复治疗。对于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目前可以判定它未来是否容易复发,并且可以采取手段去干预它的复发,让患者避免发展成致残性脑血管病,这是预防致残性脑血管病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识别发生过非致残脑血管病的人群中哪些是容易复发的人群(HR-NICE人群),是目前防控脑血管病的重点。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2000多万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至少有700万名卒中患者,HR-NICE人群占到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人群的51.23%。基于这个现实,需要在中国建立新的战略来改善对HR-NICE的识别和治疗。

 

如何诊治HR-NICE

 

不论是致残性还是非致残性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如果二级预防做得不好都有复发的可能,反复复发的患者会有很高的风险死于卒中。“有一个三分之一定律:HR-NICE人群中,一年之内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会发生致残性卒中;三分之一的人再次发生轻型卒中;三分之一的人相对稳定。”王拥军教授强调,HR-NICE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EXPRESS研究发现,尽早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那么,出现什么情况即提示患者发生了轻型卒中?“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或者肢体不听使唤,面部歪斜,言语不清,根据这三个动作就可以作出判断。”王拥军教授所说的三个动作,一是双手伸直,10秒钟之内有一只手坠落就意味着这一侧偏瘫了;二是说一句像绕口令一样难说的话,如果说不出来就意味着失语;三是对着镜子笑一下,如果发现笑的时候嘴歪,说明是面瘫——3个动作如果有一个出现问题就要立即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尽快确认是否发生卒中。“过去10多年间我们评价了各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什么时候可能复发大的卒中事件,最近我们推出了中国自己的预测模型——CHANCE预测模型,用这种模型可以算出来患者未来发生大卒中的风险。”

HR-NICE患者发病24小时之内用药有效。王拥军教授介绍,中国开展的CHANCE研究表明,对HR-NICE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早期双抗治疗(3周),然后改为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治疗原则一是抗血小板药要长期用;二是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降压药和降糖药要长期用;三是无论血脂高不高,他汀类的药要长期用。双抗治疗可降低32%的复发风险,加上他汀药物可以再减少16%的复发。我国最新研究发现,对于高危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只要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双抗治疗更为有效。

目前,我国公众对HR-NICE的知晓率非常低,很多患者不去就诊,临床医生对HR-NICE的判断可能出现低估、误判、救治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对此,王拥军教授指出,HR-NICE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因此HR-NICE综合管理项目首次提出,将HR-NICE人群作为我国脑血管病防控最佳窗口人群,旨在通过5年时间,在我国逐步建立HR-NICE优先入院制度和专病门诊,出版临床指南和路径,开展医生、患者、公众教育活动,落实最佳窗口人群的干预工作,提升我国脑血管病诊疗效果。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