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

呼吸慢病诊治:莫等风啸溪谷时

发布时间:2017-05-02 14:17:20 | 来源:《中国医药报》2017.4.27
分享至:0

□ 本报记者  靖九江

 

宋玉为风作赋,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六届阿斯利康呼吸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呼吸领导力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以风起于青萍之末比喻‘疾在腠理’,而用‘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形容‘病入膏肓’,以此强调哮喘、慢阻肺等呼吸慢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指出,要重视呼吸慢病的管理,特别是预防性治疗,加强对呼吸慢病的认知教育。

 

危险因素知多少

要做到对呼吸慢病的早防早治,首先就要了解呼吸慢病的危险因素。王辰院士指出,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包括:有慢阻肺家族聚集高发情况者,吸烟者及家里有长期吸烟的人,长期暴露在不良空气环境下(如粉尘等职业环境)的人,幼年时期有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如咳嗽等)。根据国内相关调查,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总结出我国慢阻肺的三个特点:一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使用生物燃料(如柴草)导致的慢阻肺远多于国外;二是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因对疾病的无知而未就医;三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嗜酸性细胞增高的慢阻肺患者比例高,分别是20%和40%(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结果)。“嗜酸性细胞增高代表有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慢阻肺本身也有嗜酸性细胞高的表现。” 陈荣昌教授如此强调。

谈到哮喘,特别是儿童哮喘,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申昆玲教授指出,2010年的流调显示,中国大陆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是3%,有些城市,比如上海达到了7%。而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同样基因背景下,其儿童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0%。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儿童哮喘患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申昆玲教授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出哮喘患病率增加的七个原因。一是遗传因素,比如家庭有过敏的遗传史和慢阻肺的病史等。二是大量的异体蛋白的进入,包括牛奶的食用。三是所谓“卫生理论”,即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好转,卫生情况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过敏性疾病就会增加。例如,在东西德没有合并之前,东德因经济水平较低、卫生状况差,感染性疾病多,但过敏性疾病比西德少很多。东西德合并以后,原东德地区的卫生水平、经济状况跟原西德地区接近之后,最大的改变是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加。四是所谓“过敏进程”,即过敏性疾病从一种转到另一种,比如刚出生的小孩对牛奶过敏,表现为湿疹,随着年龄增长,湿疹转变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这也是被证实的。五是环境因素。环境中有很多污染物,都可能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如吸烟和空气污染,都是危险因素。六是早产,因为早产儿的肺没有发育好,处于肺功能比较弱的状态。这样的孩子如果在4岁的时候器官发育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肺功能就永远在低水平,就容易发生包括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七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因为抗生素的大量、反复、长期使用,可以改变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的改变又跟过敏相关。所以,儿童特别是1岁以内幼儿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增加过敏发生的原因。

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呼吸系统得病不得病,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呼吸慢病如何防治

知道了呼吸慢病的危险因素,还要知道如何防治呼吸慢病。对此,钟南山院士带来了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我们第一个开展了针对慢阻肺的社区筛查研究,筛查中发现存在危险因素者,如使用生物燃料、被动吸烟,再加上肺功能达到了慢阻肺的水平的人,我们就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疾病干预。在研究入组的700多人中,有70%以上都没有症状,或者有很少症状。干预了两年,去年研究开盲以后发现,这些人的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这个研究有可能为将来全世界的慢阻肺治疗提供新的策略。”这一研究结果,显示了早期干预在慢阻肺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话说:“当慢阻肺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其肺功能最少已下降百分之四五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就医,晚了!”

王辰院士则强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现在人们有点不舒服了,头晕了,量个血压已习以为常,但操作起来比量个血压复杂不了多少的肺功能检测,却长期被忽视,以至于相关设备短缺,医务人员安排检查的意识不足,检查操作的规范性也存在问题。所以,大量的慢阻肺患者就因为没有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而漏诊。”他指出,慢阻肺患者到了肺心病阶段才被查出来,此时再治疗,不但代价巨大,而且效果也不如早期治疗。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把肺功能检查纳入体检的范围。

目前我国呼吸慢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治疗依从性差,这缘于患者对吸入激素副作用的担心。对此,申昆玲教授以哮喘治疗为例解释,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全球公认的哮喘首位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采用吸入方式,吸入体内并真正入血的激素含量非常低,而且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是最好的治疗哮喘的方法。

在哮喘的治疗上,申昆玲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两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首先是脱敏疗法。申昆玲教授说,现在国际上把脱敏作为改变过敏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主张早使用。国际上做过一个研究,即对因花粉过敏导致过敏性鼻炎的患儿用花粉脱敏。该研究既观察对患儿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效果,也观察经过五年、十年之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比例是多少。结果发现,治疗组患儿过敏性鼻炎得到明显控制,而其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减少60%左右。其次是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肯定可以减少婴幼儿过敏的发生。如果不能用母乳喂养,在选购奶粉或者动物的乳液时,也要选购经过相关处理的奶粉,以减少过敏的发生。

在回答如何获得较好的呼吸慢病治疗效果这一问题时,上述专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早诊治、长期管理和规律用药。

版权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技术支持:云端科技

赣ICP备150057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赣A202207910060

友情链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143号